电子书:《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册):原理与架构》

[复制链接]
查看1087 | 回复1 | 2019-12-13 13: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种网盘链接检测插件
购买前,请先检测网盘链接是否有效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册):原理与架构》_1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册):原理与架构》_1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册):原理与架构》_2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册):原理与架构》_2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册):原理与架构》_3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册):原理与架构》_3


内容简介: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丛书
Openstack Cluster HA
Principles and Architecture
Openstack
高可用集群
(上册)
原理与架构
山金孝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册):原理与架构/山金孝著.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8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丛书)
1.0…I.u山
计算机网络IV.TP393
中guo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83664号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册):原理与架构
出版发行: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西区百万庄大22号改:100037
责任编辑i艺
责任校对i秋荣
减信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版次:2017年9月第1版第1次ri印刷
开本:186mmx240mm1/16
印张:37.75
定价:99.00元
凡本书,如有缺页、倒页、税页,由本社发
010)88379604
均书010)6832629488379649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序1
开源项目 Openstack经过7年的发展,其社区规模ri益扩大,使用用户ri益增多,在
云计算领域和市场的影响力也是不断增长。 Openstack进入我guo不算太晚,但由于语言
时差与开源思维等因素的影响,初期在华人用户和社区的发展稍逊于西方guo家,特别是
落后于美guo。随着 Openstackri益成熟,以及我國积极倡导开源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
Openstack在这几年慢慢出现“西退东进”的趋势。即在西方激烈而残的行业竞争后
对 Openstack的投资有着慢慢趋缓甚至减退的迹象,而在我guo,却有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
Openstack这个大家庭里,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大型企业选择并应用 Openstack,也有越来
越多的中guo开发人员为 Openstack社区贡献代码,为它的成熟与发展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随着guo内 Openstack市场的蓬勃发展,关于介绍 Openstack的书籍层出不穷。有些主
要是guo外经典著作的翻译版,以消除guo内 Openstack爱好者在语言方面的障碍,但更多是
来自那些经过多年探索和研究的guo内 Openstack先行者们的原创作品。他们总结自己的学
习成果,分享实践领域的经验教训。本书作者山金孝正是众多先行者中的一员,他参考了
诸多社区公开的中英文资料,学习 Openstack峰会视频和讨论文档,借鉴专家们的技术分
享,并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终于著成本书
我很荣幸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拿到了一份电子简稿,并通读了一遍。它与其他书
籍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有技术的阐述都是围绕高可用性展开的。 Openstack的部署实际上
包含了很多软件的使用,涉及面广,除了自身几个关键服务之外,它还涉及很多其他不在
Openstack项目里的软件和组件。如何把这些软件使用起来,配置好各种参数,使它们配合
工作,从各方各面形成完整的高可用 Openstack部署方案,是本书的核心,也是对市场上
现有各类 Openstack书籍的重要补充。相信读者和 Openstack爱好者通过本书的学习,能
了解 Openstack原生的高可用性基础架构,熟悉 Openstack各相关领域开源技术和软件的
应用,熟练掌握高可用 Openstack生产项目实施和运维。
Wang庆 Openstack基金会个人独立董事
英特尔开源技术中心云计算和网络部研发经理
序2rw
作为开源云计算的事实标准, Openstack得到了诸多厂商和企业用户的支持,越来越多
的传统T企业和云创公司正在将 Openstack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全世界范围内的通
信、科研、金融和电力等大中型企业用户都在成为 Openstack的超级用户,与此同时,对
于计划进行云计算建设的企业而言, Openstack也是不可或缺的首要参考选项。纵观云计算
这些年的发展史,在开源云计算这场IT技术革新的硝烟中, Openstack已成为最后的赢家
并且正在主导私有云领域的发展方向。
对于大多数 Openstack用户,尤其是中小企业用户, Openstack组件复杂、理论知识
广泛、部署运维门槛较高和不完善的原生高可用建设支持都是阻碍 Openstack在企业用户,
特别是传统企业用户中落地部署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像金融、证券等企业用户而言,面向
生产系统的 Openstack集群必须具备服务的高可用性,同时要能够满足企业7×24的业务
连续性需求,因此建设具备高可用性的 Openstack集群,是企业选用 Openstack部署云计
算必须跨过的技术门槛
本书从 Openstack终端用户的角色出发,以面向生产系统的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建
设为主线,对部署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所依赖的各个基础技术栈和 Openstack核心组件
进行了详细的原理讲解,并以实战部署的形式演示了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部署的过程
此外,书中还对Ceph和 Docker等技术与 Openstack的结合应用进行了详细讲解,尤其是
Kol项目的介绍,都是本书的一大技术特色。目前guo内仍然缺乏一本讲解 Openstack高可
用部署的书籍,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相信也是很多苦于寻求 Openstack高可用建设方案
用户的福音
Chen沙克九州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w序
在受邀为金孝兄的这本书作序时,我是怀着无比激动和忐忑的心情的:一方面为曾经
共同在IBM战斗过的兄弟能够在开源与云计算环境中有如此专业的经验分享而激动,另一
方面其实担心同样作为工程师、架构师的自己不善言语,无从下笔。但当读罢此书时,却
也真心觉得想要写些什么,来感慨此书的一些出众之处。
“一切皆服务”是云计算的最终奥义,我一直这样认为。云计算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
的技术命题,而是一种“让非专业人员也能够自如消费IT资源”的手段,是一种资源分配
模式的变革。就如同社会从自然经济形态进化到商品经济形态一样,通过云计算,消费者
不用再关注于从底层T基础环境到顶层业务实现的全T械,而是仅需要在云生态环境中
选取所需的各类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Software服务来实现自身的业务目标即可。云
计算的出现将原本自产自销、纷繁多样的T资源经过标准化、服务化成一种供用户购买的
“商品”,从而极大地带动了依托于T资源的各类新兴产业爆发式的发展,诸如互联网+
O20、物联网等。
这是一本有明确目标的书。我阅读过很多关于云计算、云平台及 Openstack的相关书
籍,有讲战略的,有讲业务的,有讲技术的,有讲开发的,但大多数都是为了云而云,为
了技术而技术。本书却并没有开篇就与读者讨论高可用的模式、集群的实现手段等,而是
从“企业为何要进行云计算建设”入手,带着明确的需求与目标来讨论“高可用”在云计
算生产环境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引出需要考虑的HADR关键点,逐步带入实现高可用的技
术手段及其原理和实战,使得读者在通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研读,提
高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这是一本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书。本书具备严密的逻辑性,这与作者多年来在IBM作
为一线技术工作者的经历和经验是分不开的。从书中的许多地方都能够透出T界黄埔军
校一IBM的影子,从开篇明义的CCRA方法论,到对HADR的理解与实现,均站在
IBM这个蓝色巨人的肩膀上依托于IBM的架构思维来审视,加之融合了作者许多成熟经验
的实战讲解,使得这本书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给读者带来非常连贯、完整和丝丝入扣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黒涩兲箜 | 2019-12-21 19: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