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领域驱动设计精粹》_覃宇等译_2018-09-01

[复制链接]
查看1350 | 回复1 | 2019-11-26 08: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种网盘链接检测插件
购买前,请先检测网盘链接是否有效


                       

《领域驱动设计精粹》_覃宇等译_2018-09-01_1

《领域驱动设计精粹》_覃宇等译_2018-09-01_1

《领域驱动设计精粹》_覃宇等译_2018-09-01_2

《领域驱动设计精粹》_覃宇等译_2018-09-01_2

《领域驱动设计精粹》_覃宇等译_2018-09-01_3

《领域驱动设计精粹》_覃宇等译_2018-09-01_3


内容简介:

领域驱动精
Domain-Driven
Design Distilled
设计粹
【美】 Vaughn Vernon著
覃宇笪磊译
電子工業出疑社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北京· BELJING

内容简介
領域驱动设计(DDD)是时下软件设计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它通过指导我们构建领域模型,来表达
丰富的软件功能需求,并由此实现可以满足用户真正需要的软件。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角色
对于DDD的核心概念和主要工具的理解不同,常常会造成协作上的不一致。为了帮助和指导面向对象的
开发人员、系统分析人员和设计人员更加合理地组织工作,各有侧重、有条不素地进行复杂系统的开发
并有效地建立丰富而实用的领域模型,本书的作者 Vaughn vemon将自己近年来在领域驱动设计领域的理
解进一步提炼,并将本书以精粹的形式呈现给广大的读者
本书的内容包括DD对于广大读者的意义、从战略层面进行设计、从战术层面进行设计,以及相
关的.辅。助.工具
当然,仅仅通过此书的阅读无法深入地掌握领域驱动设计的精髓,无论你是什么经验水平或角色
请阅读本书并在项目中实践DDD。并在这之后,再重读此书,看看你从项目的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反复
这样的循环,你将会获益匪浅
Authorized translation from the English language edition, entitled Domain-Driven Design Distilled, ISBN
9780134434421 by Vaughn Vernon, published by Pearson Education, Inc, Copyright @2016 Pearson Educ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book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including photocopying, recording or by any information storage retrieval system,
without permission from Pearson Education, Inc
CHINESE SIMPLIFIED language edition published by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Copyright o 2018
本书简体中文版专有出版权由 Pearson Education培生教育出版集团授予电子工业出版社。未经出版者
预先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的任何部分
本书简体中文版贴有 Pearson education培生教育出版集团激光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版权贸易合同登记号图字:01-2016-8519
图书在版编目(CP)数据
领域驱动设计精粹/(美)沃恩·弗农( Vaughn vernon)著;覃宇,笪磊译.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9
书名原文: Domain- Driven Design Distilled
ISBN978-7-121-34852-5
①领…Ⅱ.①沃…②覃…③笪…Ⅲ.①软件设计一研究Ⅳ.①TP311.1
中guo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8061号
河市华成印务有限公司
三河
市华成印务有限公司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173信箱邮编:100036
x9801/16
张:10.25字数:166.3千字
版次:2018年9月第1版
印次:2018年9月第1次印刷
定价:65.00元
凡所购买电子工业出
有缺损问题,请向购买书店调换。若书店售缺,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
联系及邮购电话010)
88258888
质量投诉请发邮件至
omcn,盗版侵权举报请发邮件至dqq@phei.com.cn
本书咨询联系方式:010-51260888819,faq@phei.com

译者序
2003年, Eric evans的《领域驱动设计》出版,第一次总结了这种软件设计和建模方
法。这种方法让团队在质疑中发展出对复杂问题的统一认识,再利用战略设计和战术设计
的各种手段,如同庖Ding解牛般地分解并映射成各种构造块,最后信手拈来地运用各种设计
模式将这些构造块一一化解。领域驱动设计在guo外的技术社区一直是受到热捧、不断演化
的软件设计方法。在Erc的著作面世十年之后,另一位DDD社区的领军人物 Vaughn vernon
撰写了《实现领域驱动设计》。在这本著作中, vaughn用一个连贯完整的实例,将领域驱
动设计的所有概念和模式串连在一起,并将这些内容落地到了实例的代码之中。另外,他
还在这部著作中总结了这十年来DDD社区涌现的一些新的架构风格和模式,如事件溯源
和cQRS、REST风格的架构、事件驱动的架构、六边形架构,等等
但这十几年间,在guo内技术社区,领域驱动设计却像被遗忘在角落的宝藏等待着人们
去发掘。当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场景开始频繁涌现,当工程实践和基础设施发展成熟,我们
重新将视线汇聚在如何达成有效设计、将复杂的业务分而治之,我们发现这种设计方法仿
佛早就看透了一切。当宝藏上的灰尘被拂去,领域驱动设计再次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为
我们指明应对软件系统复杂性的前进方向
焕发青春活力的领域驱动设计得到了许多新的团队和架构师的青睐。他们首先就
能快速地学习
这种方法,但很快就会发现这
并不轻松。首先,这两部著作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技术背景。在领域驱动设计的

Ⅳ丨领域驱动设计精粹
实践中,业务领域的专家在团队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们往往没有软件开发的技术背景
位软件巨匠在著作中详细阐述技术概念和实现代码时
部著作缺少对实际项目建模过程的描写。我们读到的内容多
述和与之对应的实
例及代码,对于建模实操的过程和工具着墨不多。而这些 Magic move却是很多团队实施
域驱动设计时迫切需要指
键步骤。最后,两部著作的内容包罗万象,读者容易被繁
杂的知识淹没。两部著作中的一些概念和模式(如值对象、实体、工厂和仓储)早已深入
人心。而另一部分模式和架构(如事件溯源和CQRS)则要求架构经验尚浅的读者通过项
目实践或扩展阅读才能深入理解
作为《实现领域驱动设计》一书的作者, Vaughn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因此编写了这
本“精粹版”。他将领域驱动设计的知识进行了提炼,保留了子域、限界上下文、上下文
映射、聚合、领域事件这些核心概念,分别用一个章节进行了阐述。在最后一章,作者将
他过去在一些团队中实践领域驱动设计时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如风靡DDD社区的
事件风暴工作坊)和工具进行了总结。本书的内容更侧重于高.层次的战略设计,关于战术
设计的内容偏少,尤其是代码在内容中的比重极低,完全不影响非技术背景的读者阅读
如果你想开始在团队中尝试领域驱动设计,对于团队(包括业务领域的专家)来说,本书
的内容可以作为指导手册,让他们快速地进入状态,达到可以参与事件风暴工作坊的要求
我们建议读者们在阅读本书之后亲自组织并实施一次事件风暴工作坊,这是作者推荐的融
合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种学习方式的“知识获取”实践,是威力无穷的领域建模形式。在
开发团队完成建模并最终需要落实到代码时,读者可以将本书作为“武林秘籍”的目录
结合前两部著作和本书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其他专著一起阅读
本书中,作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一些架构模式和具体实践的偏好。这些特色鲜明的
观点之中,有些符合社区的普遍认知,如事件驱动的响应式架构、单元测试、事件风暴
有些却是对争议性话题的个人理解,如作者对于建模设计的工作量估算的看法。我们要牢
记一点,没有“银弹”可以精确地匹配我们的产品和团队,或者完美地解决我们要面对
问题。任何工具和实践都有约束条件。读者们在采用这些工具和实践时,不妨仔细思考作

译者序|V
者运用它们的上下文及其体现出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工具和实践进行持续改进
避免出现教条
我和同事笪磊结对完成了对本书的翻译。我们一人擅长技术,一人则擅长管理,翻译
的过程也是我们默契配合、实践“发展通用语言”的“知识获取”过程。我们也将个人对
关键内容的理解补充记录在译注中。我们力求翻译内容的准确和译注的质量,但受限于个
人经验和知识水平,难免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还请各位读者斧正
本书翻译工作于2017年末启动,两个月后初稿完成并进入了审校阶段。这期间正值农
历戊戌年春节,我们的投入离不开家人们的理解和支持,谢谢她们。我们还要感谢提出宝
贵意见的审校者:Xiao然、Liu传湘、Wang威、Zhu傲、黄雨淸、Wang林波。他们过去几年都活跃在
guo内DDD社区,也帮助过许多团队运用领域驱动设计方法和事件风暴工作坊来实施架构
设计和系统改造。他们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让本书的翻译增色不少。最后,
我们还要感谢专业和严谨的编辑张春雨和Liu佳禾,本书也凝聚着你们的心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utiwl | 2020-1-30 00: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